嘉峪关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9/3/13 10:32:06  点击数:6923
0


摄影:王金


嘉峪关南倚祁连、北凭黑山,扼丝路咽喉,是丝绸古道的交通要道。嘉峪关古为西戎地,秦属羌,汉属酒泉郡,魏晋南北朝为前凉、西凉、北凉、西魏所据,唐属酒泉县,宋为吐蕃、回鹘、西夏占领,元属肃州路,明设嘉峪关所,属肃州卫,清代为肃州直隶州之地。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下令修筑河西长城,嘉峪关依山凭险设防建卡,称“玉石障”。五代时,在关北黑山脚下曾设“天门关”,宋改为“玉门关”,宋元以前“有关无城,聊备稽查”。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西大将军冯胜攻取河西,“乃弃瓜州,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正式建关。继又修筑了“近关边墙”的西、东和北三面长城。嘉峪关自古是“番人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咽喉”,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摄影:黄晓虎

嘉峪关为首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关城包括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城壕等部分,建筑雄伟壮观,布局合理。城下关禁重叠,层层设防,城上楼阁高耸,敌台林立,形成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关垣纵横,重城并守之势。关城及其周边的长城、关堡、烽燧、外壕等设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内城是关城的中心,现有嘉峪关楼、柔远楼、光化楼、游击将军府等建筑,其中嘉峪关楼在1931年冬遭到国民党马仲英部队的破坏,据1934年12月27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记述:“城门已被马仲英那伙人破坏了,镶嵌的木板和门楣等物都已拆毁,我们亲眼看到城楼上的横梁和椽木硬是被扳下来拿去当柴烧,城垛是的砖被敲下来盖新房”。现楼重建于1987年。外城广场开阔,有文昌阁、戏楼、关帝庙等建筑。其中戏楼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在关帝庙对面,坐南向北,戏台的两侧绘有人物故事画、八仙图和八卦图,并有一幅砖刻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


摄影:王金

嘉峪关关城内外历史上有许多古建筑,据史料记载和走访调查,主要有嘉峪公馆、警卫营房、巡检衙门、嘉峪驿、瓮城值更房、南闸门楼、演武厅、嘉峪西关坊、嘉峪东关坊、魁星楼、同善堂、山神庙、药王庙、龙王庙、娘娘庙、绊马坑、照壁等。在关城内有关帝庙、武安王庙、马王庙、老君庙、鲁班庙、湘子庙、财神庙、护国寺、菩萨殿、观音殿、元真阁、三官庙、案牍庙、腊八庙、无量庙、东岳庙、城隍庙、土地祠等庙宇。关城内的建筑到清光绪年间时修建的房屋已有二百余间。民国时,外城广场形成街道,有房舍二百余间,有车马店5家,小客店3家,小磨房3家,杂货店5家,药铺1家,当铺1家。据史料记载,这些建筑物体量都很小,而且陈设布置也很简陋,房檐低矮,多无门扇,以毛毡为帘。1941年以前,关上有居民44户,计235人。当时关城遭到驻军的严重破坏,1943年关城内的所有庙宇和民房被拆除,到1949年,关城已破烂不堪。


1910年莫理循拍摄的嘉峪关内城


1911年的嘉峪关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