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千里路 读万卷书

首页 新闻 特色 名录 场馆 @城市

习总书记一直惦记着河北这个村

点击数:2043 发布时间2018/10/4 20:54:15


人民日报开设重要专栏“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今天刊发河北正定篇《习近平一直惦记着俺们村》。


“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感情,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就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群众。”


1982年3月,习近平赴河北正定,先后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在正定工作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的足迹遍及全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


从1991年到2013年,习近平先后6次回到正定。直到今天,正定百姓一提起他,还会亲切地叫一声“老书记”。


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排居中),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新华社发


朱博华(时任正定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他解决了百姓吃饭大问题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正定就成了全国有名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然而,头戴粮食高产县的帽子,却连温饱都没解决。


“粮食征购负担太重。很多老百姓口粮不够,高价粮买不起,只能去外面换山药干充饥。正定是风光了面子,吃亏了里子。”时任正定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朱博华说。


“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是习近平到正定后一刻不停思考的问题。”


到正定头两个月,习近平白天下乡调研,晚上研读县志,还专门设计调查问卷,上街向群众发放。习近平很快发现症结所在,立即找到县里主要领导反映情况。


在时任正定县县长程宝怀办公室,习近平直言不讳:“正定在经济上是农业单打一,在农业上是粮食单打一。咱们为了交征购,年年扩大粮食面积,压缩经济作物面积,全县的棉花只剩一万亩。现在粮价30年不变,小麦1毛2一斤,玉米8分钱一斤。依我看,咱们实际是个扛着红旗的‘高产穷县’。不解决高征购,正定的温饱就无从谈起!”


“习近平当时说,咱们的‘贡献’越大,农民的收入就越低,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