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千里路 读万卷书

首页 新闻 特色 名录 场馆 @城市

聚焦 | 井陉发现距今20亿年前古生物遗迹层及叠层石礁体群

点击数:1698 发布时间2020/7/21 16:38:47


河北地质大学教授马宝军和他的团队,在千年古县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新近发现距今20亿年之前古生物遗迹层,以及叠层石礁体群。这两处遗迹的发现,可以作为地质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前寒武纪沉积环境及早期古生物的一个窗口。
他们所研究的地层属于中元古界长城系赵家庄组(地质学术名)。该组可划分为4段,包括粗碎屑岩层、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层和叠层石藻礁层。岩石类型丰富,地层沉积特征明显,具有明显的远古海洋沉积环境指示作用。马宝军和他的团队这一发现和相关研究,出版在全国地质类核心期刊——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现
20亿年前叠层石礁体群和古生物遗迹层现身

马宝军所任教的河北地质大学,是自然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在河北地质大学资源学院任教期间,他长期深入野外进行地质调查和地质构造的研究。
马宝军说,他们新近研究区域位于太行山南段,省会石家庄市西南部井陉县测鱼镇境内,大地构造上位于燕辽裂陷槽西南端太行湾中北部,距离省会石家庄市区80公里。在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露出地面较全的20亿年前的古生物遗迹层和叠层石礁体群,剖面出露较为完好。之前也有地质工作者发现过类似古生物遗迹,但是没有深入、全面的研究,而测鱼镇境内发现的叠层石礁体群,在全国来说,是中元古代时期最早的,其研究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极高。


现场
20亿年地球演变史深藏古微生物洞孔中

7月18日,记者随马宝军一行驾车来到井陉县测鱼镇测鱼村,一路交通顺畅,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
测鱼村四面环山,村西方向阳坡沟的泉水非常清澈,在阳坡沟东岸有一片红褐色的层状岩石特别耀眼。
“这片岩石里面大有故事。”马宝军迫不及待地领着大家看他们的发现。只见红褐色岩石呈薄层叠状,二十几米宽,高约3米,长约几百米。在岩石的平面和侧面分布着不同规则的洞孔,大小约3厘米的洞孔内呈现白色物质。

△红褐色岩石上布满了古生物洞孔。
马宝军说,这儿就是典型的赵家庄组铁质石英砂岩,成分是石英,将石英颗粒粘在一起的却是铁质成分,所以显示成红色了。在层面和层内洞孔处灰白色填充物为白云石颗粒,与外面红色铁质砂岩界线明显。他们研究团队将这一生物沉积构造称为潜穴,根据所处地层时代分析,应该属于20亿年前左右。现有资料表明那个时候,地球上还没有宏观植物和动物,所以估计这样的洞孔应该是属于微生物吸附作用形成,但也不排除有其它成因,总之大家所看到的古微生物遗迹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我们以前研究古生物的种类比较单一。”马宝军说,叠层石在之前陆续发现多处,但每处叠层石也有细微不同之处,作为一种古生物藻类化石,是大家研究前寒武纪时期古生物的主要方式。除了叠层石之外,古微生物遗迹层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了另一种席底生境(学术名称),对科研工作者研究那个时期古生物的进化和生长的环境多了一种研究素材。




△整个石头上全是这种纹理组成。

“环环相扣”折射地球演变胜境

在测鱼村北面的孤山上,满眼葱翠,山体剖面地势坡度在15度到35度,站在山脚下便能看到山顶处马宝军所说的一片红褐色岩石。大家开始上山,攀爬过几处小规模的陡坎,来到叠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