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庄里正值盛夏,酷热难耐。日落时分,茶余饭后,散步消暑之余,如果你有兴趣和公园里遛弯的大爷聊上几句,他可能会告诉你石家庄以前是叫石门的,并称那是日本人起的名字。假若他兴致正浓,可能再告诉你石家庄以前又称石庄……当你正准备追问原因时,大爷却早已背着手走远了,只留下一个高深莫测的背影和站在原地一头雾水的你。那么,上述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有关庄里称呼的那些事。
石庄——石家庄的简称
最初,石家庄是一个以姓氏命名的小村庄。早在明代就有了关于石家庄的记载,在石家庄西北的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碑记中,有石家庄村名。
随着京汉、正太铁路的修建,石家庄日渐繁荣,关注度也不断上升。在民国时期,石庄一词开始广泛流行,作为石家庄的代名词或简称。例如,1914年9月至县知事的呈文中,就有“石庄前由分会建筑马路,设立商团”“石庄石灰年销售若干”的表述。1929年获鹿县建设局、商会、商人总会筹备会联合上呈省政府的公文中,有“在县之石庄”“获城之商号多迁至石庄”“石庄设立统税局”等字样。
1943年,我党对石家庄的调查材料中,将石家庄简称为石庄
设市自治——石门的来源
1925年,北洋政府批准石家庄建市自治。为达到建市自治的人口标准,地方官员和乡绅们商议决定将石家庄和休门村合并,取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8月29日,北洋政府颁布1273号指令予以批准。需要一提的是,石门市的称谓与历史悠久的湖南省石门县重名,这次更名是否妥当,值得商榷。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通令,取消全国所有市政公所,废除“市自治制”。建市工作遂告搁浅,但石门一词并未明确废止,出现了石门、石庄、石家庄三种称呼并存共用的局面。
日伪和国民党统治下的石门
1937年,日本占领石门。1939年10月,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以秘字第1027号指令,正式批准设立石门市。日本侵略者视石门为侵略华北乃至全中国的重要后方基地,不断加强殖民统治。同年,石门市先后划入69个村庄,全市面积增加到121.8平方公里。1941年,石德铁路通车。石门市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收石门,曾计划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庄市,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党的许多文电中,一直称呼石门市为“石家庄”或 “石庄”,如“石家庄战役侦查材料”“夺取石家庄的请示”等。但在特指日伪或国民党时,则多称呼其为“石门”,如“蒋管石门调查”等。
在我党的许多文电中,一直称呼石门市为“石家庄”或“石庄”。但在特指日伪或国民党时,多称呼石家庄为“石门”。图为“蒋管石门调查”
石家庄——变更与回归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为改变“石家庄”“石门”两种称呼并用的混乱局面,1947年12月26日,石家庄市政府发布通告,改石门市为石家庄市。最终,这个城市的名称在经历了多次变更后,又回归了它最初的名字——石家庄。
石家庄解放后,一度出现“石家庄”“石门”两种称呼并用的局面。图为解放初期的石家庄市政府机关
1947年12月26日,石家庄市政府发布通知,宣布即日起石门市改为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