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千里路 读万卷书

首页 新闻 美图 城视 城市 @城市

​嘉峪关文物中的“虎”

点击数:4632 发布时间2022/1/28 10:59:36


龙腾海浪高,虎啸风声远。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是中国传统的虎年。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17日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发表演讲时提到:“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中国人常说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险阻……让希望的阳光照亮人类!”

老虎色彩斑斓,凶猛异常,被誉为“百兽之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格物论》中关于虎的描写:“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这段文字把老虎的形象和行为描写地惟妙惟肖、极为生动逼真。

中华民族诞生文明伊始,就有了中华文化。千百年来,虎文化与龙文化并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古老的老虎化石于2004年在我国甘肃的龙丹村东坡发现,被专家取名为“龙丹虎”,距今已有200多万年历史了。这只被称为“中华祖虎”的“龙丹虎”化石的出现,说明中国是老虎的发祥地,是虎文化的故乡。

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各种宗教中,虎是被崇拜的对象。在道教里,虎是天上的星宿,又是生命守护神;佛教有很多与虎相关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释迦牟尼佛舍身饲虎的故事;虎作为部分少数民族的图腾,受到顶礼膜拜。彝族史诗《梅葛》描述,天地日月、风雨雷电,无不化生于虎。

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曾出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汉代人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白虎是上古四大神兽之一,而且仙人往往也乘白虎升天,是镇西之兽。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我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在与每一位中国人息息相关的十二生肖里面,虎是其中之一;代表时间的十二时辰中的寅时是指老虎一天中开始活动之时;古代军事史上能够调兵遣将的兵符上是老虎的形象,称为虎符;老虎也是许多氏族部落的图腾,新疆古代的塞族、匈奴、突厥、回鹘等民族都崇拜老虎,东北地区各民族有虎祭、虎神祇、虎崇拜等习俗,西南地区的彝族、土家族、瑶族、白族等民族至今仍有老虎崇拜的遗风;中国虎画也有悠久的历史,历代都有以善画虎而成名者,晋代卫协,南北朝陶景真、张僧繇,唐代陈乾晖、张素卿、李渐,五代厉归真、李煜,宋代包拯之子孙包鼎、包贵,元代有周耕云,明代有陈希尹、商喜、商祚,清代有丘天民、高其佩、常钧等,近代以来有张善子、何香凝、高剑父、刘奎龄、刘继卣等,都是画虎名家。

老虎不仅是威猛刚强的猛兽,其形象也代表吉祥。在农村,不少人家也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图个趋吉避邪,吉祥平安。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记录悠久历史文化。位于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嘉峪关,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咽喉。明代万里长城与丝绸之路在这里相遇,中原与西域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发展,在天下雄关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的瑰宝,那蜿蜒如龙的万里长城,那神秘莫测的地下画廊,还有那饱经沧桑的黑山岩画都是历史对嘉峪关的馈赠。在雄关大地众多珍贵的文物中,更少不了“虎”的身影……

我们先登上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关城,看看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中的虎。

在嘉峪关关城内城,有一处官邸“游击将军府”,是镇守在嘉峪关的最高军事长官——游击将军居住和办公之地。游击将军府坐北朝南,门楣上悬挂“游击将军府”的牌匾,大门两侧悬挂一幅楹联:百营杀气风云阵,九地藏机虎豹韬。形象地描绘了边地危机四伏、心惊胆战的紧张氛围和战争场面。自明正德年间芮宁为首任游击将军伊始,至清光绪年间李正鲁(书)止,共有18位游击将军镇守这座天下雄关。其中有16任游击将军由外地调任至此,他们远离故土、背井离乡,带领部下如猛虎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用生命和热血保卫雄关、守护国土,使得嘉峪关数百年如磐石般屹立在大漠戈壁的烈烈朔风中。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