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与扬州,一场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3/3 9:02:32  点击数:165
0

3月2日晚,央视一套播出了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的“杜牧篇”。它以诗词为经脉,解读了晚唐时期诗人杜牧的一生。主持人撒贝宁联袂作家、文学博士潘向黎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谷曙光组成探访团,一起跨越千年,寻访杜牧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撒贝宁的邀请下,严屹宽饰演的杜牧反向“穿越”至现在的扬州城。这座曾经给他带来无数诗歌灵感的城市繁华依旧,在京杭大运河的经年冲刷下,又多了一层历史的积淀感。“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站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的汴河剖面墙下,看着千年来朝代变迁的痕迹;曾经致力于经世致用、以史为鉴的杜牧感慨不已。“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曾让他之后的无数文人墨客着迷,这一意象也多次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扬州木偶戏《勇敢的马可·波罗》也在节目中亮相。



在杜牧的一生足迹中,有西安、洛阳、宣城、扬州、南昌、黄冈、池州、睦州、湖州、南京、长沙、南阳等多个城市,在每个地方,他都留下过诗词。《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杜牧篇”讲述杜牧的故事,选择扬州作为开篇的城市,可以说是杜牧和扬州之间一场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



01

杜牧和扬州的“双向奔赴”

在中国的历史上,唐代是一个文星璀璨的朝代,诗人们用一支支能够生花的妙笔,将诗歌艺术推向了无可超越的巅峰。而扬州,因为江河交汇的地理位置,又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故而繁华之景,名动天下,吸引着诗人们纷至沓来。在杜牧之前,就有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大诗人,用一首首行云流水的好诗,一次次定格着扬州。在唐代,关于扬州的好诗已经很多了,但是扬州还是在等待,等待着杜牧的到来,等待着他来用诗词为扬州再一次“锦上添花”。



大和七年,应时任淮南节度使的牛僧孺之聘,杜牧来到了扬州。这一年,杜牧31岁,正是人生和诗境皆成熟的时候。扬州和杜牧的相逢,似乎是一种命中注定,扬州准备好了迎接杜牧的到来,杜牧亦是如此。

在唐代的诗人中,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李杜”,而杜牧和李商隐被称为“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