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文化

从“五个一工程”三连胜,看扬州文艺精品“含金量”如何锻造
发布时间:2024/12/24 16:11:31  点击数:139   
0
播放 停止

近日,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揭晓,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创演的扬剧《郑板桥》入选,这是扬州首部荣获该奖项的戏剧作品。



在此之前,扬州作品歌曲《蓝天下》《面朝东方》先后摘得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扬剧《郑板桥》获奖,标志着扬州实现了在该奖项上的“三连胜”。

作为文艺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是文艺精品创作的标杆,标注了文艺工作者勇攀文艺高峰达到的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扬州几乎每年都有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文艺精品也频频摘得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国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等各领域最高奖项。如此这般高的“含金量”,是如何锻造而成的?

深挖地方文化、扬州故事,赋予时代表达

蕴含中原文化的深邃广博,沿袭吴楚文化的细腻雅致,融合江河文化的灵动多彩……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文艺创作之源。



史可法、谢安、鉴真……一位位青史留名的人物,曾被搬上扬剧舞台。这一次,主创团队选择了郑板桥。全剧以史为凭,精妙构思,将郑板桥擅画的兰、竹、石融入情节,在丰富的戏剧事件支撑下彰显郑板桥的风雅、潇洒与坚韧,更在浓缩与提炼中以世道沧桑折射其刚毅硬朗的风骨。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马也评价:“剧中有辽阔的背景、生动的细节、饱满的人物、真实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体现了扬州文化的洋洋大观。它既有本地书写,也将地域文化上升到国家层面,表现出了艺术形象的普遍性意义,完全可以走出国门。”



地方文化、本土题材、贴近生活、与时代同频,围绕这一创作底色,扬州推出了一批又一批讲述扬州故事、诠释城市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

木偶剧《勇敢的马可·波罗》刚刚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有剧评家评论:“该剧通过演绎马可·波罗经古丝绸之路前往中国的奇幻旅程,从他的视野致敬中意友好对话中的象征意义,展现丝绸之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更是将‘一带一路’的庞大主题拆解讲述成易理解、易亲近的中国形象,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中篇扬州曲艺《大河向北》以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都引江水利枢纽为题材,以一家三代“引江人”为脉络,扬州人讲扬州事,展现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中篇扬州曲艺《小康的渔》聚焦脱贫攻坚,讲述邵伯湖畔的“渔花子”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渔民们团结一心、各显其能,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