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扬州木版年画
自明代起,中国木版年画印刷逐渐兴盛,清代印刷作坊遍及全国各地,并形成了几个区域性的生产基地。受国内各年画产地的影响,扬州木版年画于明代中期出现。随着扬州雕版印刷的繁盛,扬州刻书业兴旺发达,为扬州木版年画的生产制作提供了雄厚的技术基础,扬州木版年画在清代康乾时期得以长足发展。此后,经不断传承、创新,扬州木版年画集南北之长,形成了集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年画风格,在中国木版年画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2024年12月1日,扬州博物馆推出“年年有福——扬州木版年画展”,展出100余件套清代木版年画刻版和刷印品,其中木版年画《一团和气》是扬州地区木版年画中的经典代表作,成为众多参观者关注的焦点。
“一团和气”一词,主要形容神态和蔼可亲,也指关系和睦融洽之意,出自宋代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创作一幅《一团和气图》,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作整体似一体态浑圆的弥勒盘腿而坐,细看却为三人合一。左为道士,右为儒生,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视一笑,弥勒则笑口大开,手搭左右两人肩上。该作品构思绝妙,人物造型诙谐,线条细劲流畅,展现了明宪宗希冀儒、释、道和谐共处、一团和气、家国安宁之意。至清代,“一团和气”题材被融入年画艺术,民间艺人在保留原图人物造型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二次艺术加工,使之从色彩、寓意方面均更加适用于大众审美,寄予了百姓们期许家庭和睦、团圆美满的美好愿望。
木版年画《一团和气》
旧版新印
扬州博物馆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
此件木版年画《一团和气》即是从“一团和气”的书画范本演化而来,构图饱满生动,造型圆润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寓意团圆美满、和气致祥,一直以来深受百姓喜爱。
Hi
小伙伴们注意啦
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参观和体验需求,《年年有福——扬州木版年画展》增加了很多场景和多媒体设备,展期也将从2月28日延长至3月9日,欢迎广大观众来扬州博物馆参观、打卡!
新增多媒体观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