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原来你也在这里

首页 新闻 特色 @城市

“匠心雅韵——扬州八刻与宫廷雕刻艺术展”启幕,颐和园见证南北技艺千年对话

点击数:23 发布时间2025/4/25 10:43:42



近日,颐和园博物馆华光璀璨,“匠心雅韵——扬州八刻与宫廷雕刻艺术展” 正式启幕。这场由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与扬州博物馆联合呈献的文化盛宴,以158件/套稀世珍品为媒,在颐和园这座承载百年皇家气韵的园林中,铺展一幅南北雕刻艺术交融共生的瑰丽长卷。

御园雅韵,镌刻文明对话








现场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与“琼楼玉宇,金阙瑶台”的颐和园,因京杭大运河的千年涛声遥相呼应。清代,清宫造办处与两淮盐商以宫廷采办为纽带,让南方的灵秀匠艺与北方的雄浑气韵在御苑中碰撞。

本次展览精选颐和园馆藏33件/套宫廷雕刻重器,与扬州博物馆125件/套“扬州八刻”珍品同展,恰似当年匠人凿刀下文化迁徙的现代回响,刀锋木石间尽是东方韵味。雕刻艺术的审美交响

玉雕:御苑藏山河



明清时期,扬州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琢玉中心,有“天下玉,扬州工”的美誉。其技艺融合南北特色,形成浑厚灵秀的独特风格。



白玉渔樵耕读图山子 清乾隆(颐和园藏)



白玉“子冈”款兽面纹 龙耳簋 西汉(颐和园藏)



玉串饰 西汉(扬州博物馆藏)



“宜子孙”铭螭凤纹出廓玉璧 东汉(扬州博物馆藏)

瓷雕:釉面绽丹青



当扬州匠人将竹刻“以刀代笔”之法引入瓷艺,白瓷釉面便成了文人雅趣的载体。颐和园的皇家瓷器收藏与扬州刻瓷珍品并置,展现从宫廷制式到文人意趣的审美。



江雨三刻瓷仕女图盘 清(扬州博物馆藏)



臧柔刻瓷仕女图瓶 清(扬州博物馆藏)

牙雕:微刻见乾坤



扬州牙雕的微刻绝技“字如蚊足,画似指甲”,与宫廷牙雕的繁复工艺相映成趣。展品中,颐和园藏宫廷牙雕的宏大气象与扬州文人牙雕的清雅气质,共同诉说清代雕刻艺术的多元巅峰。



象牙雕龙纹长盒 清(颐和园藏)



象牙雕花卉纹帽筒 清(颐和园藏)



象牙镂雕亭阁人物鼻烟壶 清(扬州博物馆藏)



郑小西牙刻赵孟頫《仙山峦阁图》插牌 清(扬州博物馆藏)

雕版印刷:墨香传御意



扬州雕版自唐而兴,清代诗局刊《全唐诗》成典范。此次展览,再现以刀刻墨印传天下的文明脉络,这是社会变革、宗教传播、科学启蒙及文化交流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最卓著的贡献之一。



《暖红室汇刻传剧之西园记》雕版 清(扬州博物馆藏)



木刻年画《寿》 旧版新印(扬州博物馆藏)

竹雕:幽篁入雅境



乾隆间竹刻名家聚扬州,微刻绝技与文人书画相融。展品 “汪士慎梅花臂搁” 等,与颐和园竹影相映,尽显 “以刀代笔” 的文心雅韵。



宫宜安竹刻汪士慎梅花图臂搁近代(扬州博物馆藏)



竹透雕西园雅集图笔筒 清(扬州博物馆藏)

木雕:木间刻春秋



此次颐和园木雕展陈珍品包含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博古等应有尽有,刀工流畅劲利,画面明朗清新,风格典雅细腻,见证雕刻艺术的风格繁复多样。



沉香木雕群仙携寿摆件 清(颐和园藏)



檀香木雕楼阁人物方盒 清(颐和园藏)



木雕荷叶摆件 清(扬州博物馆藏)



木雕人首龙身俑 五代(扬州博物馆藏)

砖雕:墙垣绘繁华



扬州砖雕自明清从神话入世俗,布局明朗、层次鲜明、气韵生动,图案与留白比例协调,体现出地方传统的审美倾向。展品与颐和园宫墙砖饰对照,一诉民间吉愿,一展皇家庄重,同彰砖石间的艺术张力。

砖雕鱼跳龙门 清(扬州博物馆藏)



核雕:果核纳乾坤



明清扬州核雕以桃核为材,刻吉祥纹样。在本次颐和园的展览中,这些米粒大小的神仙故事,诠释着“小器大工”的雕刻智慧。



核雕狮子挂饰 晚清(扬州博物馆藏)



核雕钟馗骑驴挂饰 晚清(扬州博物馆藏)

丰富体验,传承匠心之美

展览开幕当日,颐和园精心策划了主题体验活动——古法制玉、颐博“视”界之文化推介小记者之旅、“雕刻时光・锦绣华章”橡皮章雕刻体验,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雕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颐和园里寻找文化密码



御题紫檀框青玉蒲纹璧插屏 西汉(颐和园藏)



匠心雅韵“橄斋”款白釉刻瓷侍女纹盖罐 清 光绪二十三年(1897)(颐和园藏)

颐和园这座曾汇聚天下奇珍的皇家园林,如今化身文化对话的舞台。漫步展厅,既可在扬州雕版印刷的墨香中触摸 “诗局” 盛景,又能透过颐和园藏展品,窥见皇家建筑装饰艺术的雄浑气象。八大专区的布局,恰似将颐和园的山水格局与扬州的文化内涵,巧妙融入方寸展品之中。

当扬州八刻的游刃飞白叩响颐和园的鎏金叠影,当文人清雅邂逅皇家气象,当丰富的活动奏响历史文物新的乐章,千年运河的流波里,雕刻艺术正续写新的传奇。

即日起至7月20日,诚邀您走进颐和园博物馆,循着刻痕脉络,触摸刀锋下的市井烟火与宫廷华章,见证中华文明 “南北交融、和而不同” 的独特魅力。

来源:扬州博物馆(授权发布)编辑:李亚晴

校对:王海艳初审:吕怡然二审:王 波三审:伏京京



来源:扬州文旅

(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E-mail:1044850143@qq.com)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