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红色之旅
发布时间:2014/10/7 19:29:21  点击数:14479
0

    野三坡是革命老区,是平西抗日根据地腹地,杨成武将军、萧克将军、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无数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英雄凯歌。

    在抗战时期,刘家河村是八路军、挺进军的供给部和炸弹场。1940年9月21日,从小丰口指挥部转过一个由八路军伤病员组成的病号营,由于汉奸告密,第二天,十渡寻边的日本鬼子和汉奸便沿拒马河扑了过来,敌人分两路并架上机枪,将刘家河村团团包围。由于驻扎的伤病员大部分手无寸铁,一场战斗下来,好多战士牺牲在了这个地方;再有就是发生在紫石口村的“鸡蛋坨战役”,那是1942年10月,为掩护分区机关、百姓及主力部队突围,副排长李连山等五位同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赞歌。

    据史料记载,从1939年初始,八路军挺进军司令部、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平西专员公署和抗日团体的领导机构,军队的随营学校和民族革命的第六中学,都设在这里,每天都有不同的命令从这里发向平西各地,野三坡成了平西抗日根据地文化、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同时,由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革命歌曲,也是由这里传唱开来,继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

     刘家河的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始建于1942年,由时任挺时军后勤部长赵熔将军建造的。陵园内建有一方柱型石碑和20多个烈士墓,方柱型石碑的正面是:1942年3月7日挺进军三周年纪念日立,并刻有“陆军第八路军挺进军供给部抗战烈士墓地纪念塔”,碑的一侧是原八路军挺进军司令员萧克撰写的碑文,碑的另一侧是原挺进军政治部主任潘峰同志所写的碑文。烈士墓中其中一碑文记载着“挺进军供给部炸弹厂何厂长铭岐之墓”,何厂长于1941年9月,反“扫荡”过后,在他亲自拆卸炸弹的过程中因炸弹爆炸而牺牲的。白贵云烈士墓记载着他于1938年曾奉命开辟与坚持根据地,建立丰功伟绩,十年如一日的从事兵工生产事业,白贵云在革命军火部门历任平西弹厂公务主任、厂长及察省生产管理处处长等职。还有这样的碑文“杜鸿图,宛平人,十六岁;刘振亭,宛平人,十七岁”……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他们已经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和他的同志们一同永远躺在了这片土地上,陪伴他们的,只有这巍峨的太行山峰和奔腾的拒马河水。

     大龙门烈士公墓:于1947年建立,当时此地是明清代遗留下来的教军场,陵园内安葬了300多名烈士的遗骨。当时北龙门村驻着白求恩卫校分校,一些重伤员医治无效牺牲后,安葬此地。平津战役中,打新保安时牺牲的烈士一部分埋葬在这里。1959年涞水民政局派工作人员北龙门村赵永瑞把“三区”事变牺牲的烈士,1942年12月27日鸡旦坨阻击战一个排遇难的烈士,1941年8月中旬十渡八里塘阻击战遇难的九团二营六连指导员周凤祥及其战友们30余名烈士,北龙门突围战牺牲的烈士,1944年奴才岭阻击战牺牲的烈士和三坡内一些小型战斗牺牲的烈士,共129位烈士遗骸埋在这里。退役军人北龙门村李常祥老人自1949年始每年清明时节到此为烈士们扫墓从未间断。自1967年清明时节始,镇厂中学及附近学校的师生在清明节来此陵园为烈士们扫墓坚持到现在,并请李常祥、赵春荣、王俊常、尹海楼等老八路、老干部讲述当年的革命战斗故事,使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1、百里峡游击小路:位于百里峡景区,一共有三条峡谷,抗战时期叫南涧沟,林木茂盛、鸟语花香。这里是军民隐藏物资的好地方,当时日寇也曾进犯到这里,但进沟一二百米就不赶走了,两侧的悬崖峭壁危严耸立,恐有埋伏,畏缩回去。在景区里曾经隐蔽过当地老乡及座落在刘家河、松树口村平西兵工厂的机械设施。当时的老虎嘴没有路,是断壁,只能沿小道从山梁上翻过去。虎泉的水常年不竭,在反“扫荡”时期,保证了军民的日常生活用水。仙人居这个三合院是游击部队的落脚点,抗战时期有老乡居住,后来搬到村里居住,2001年景区晋档升级,对此三合院进行修复,挖出两个手榴弹,后交给三坡派出所处理。1941年8月份,日寇集中7万余人对我北岳和平西进行大规模“扫荡”。敌机轮翻在蓬头、小峰口、赵各庄一带扫射,平西地委分成两路向外线转移,一路由陆平同志带领一个警卫班向昌宛转移,一路由李德仲书记带领地委机关部分同志随挺进军司令部从计鹿翻山走白涧向外线转移。每一路都是白天在山上隐蔽,夜间行动不与敌人接战。挺进军司令部及地方机关200余人,在撤退的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