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石刻及文物
发布时间:2014/10/7 20:14:54  点击数:6758
0

    摩崖石刻:龙门天关摩崖石刻为明清时期驻守关隘的将士留下的真迹,刻字达二十余处,尤以“千峰拱立”、“万仞天关”最为醒目,字高2·15米,宽1·8米,其余大小不等。内容分为两类:一是描写山河壮美,以激发将士的爱国之情,如“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分白练飞”、“翠壁奇峰”等;一是描写山势险要,如“峰环万叠、险胜重围”、“疆域咽喉”等。这些石刻运笔自如,笔力遒劲,是难得的书法珍品。另有古代和节氏漫赋:“万山深处见龙门,石壁嵯峨俯塞垣。下有清流常不竭,上无丛蔓可能援,鸾翔绝顶青霄近,豹隐重岩紫雾繁。应是宝符曾无秋,金城千里壮京原”。对龙门天关大好河山和大龙门城堡要塞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题书者有明代万历年间的巡抚保定都御史兵部侍郎峰贾三进,万历武进士钦依大龙门把总指挥史都门何继文等。这些刻字为研究明代书法艺术提供了可靠的科考价值。八十年代中期,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编导谢蓬松曾满怀激情地为龙门天关赋诗一首《龙门峡抒情》:

    从前,你是山,从前,你是关。三崖品立,都慨叹,走投无路。一涧之行,有谁闻流水潺潺。多少战争岁月,多少历史险滩,长城内外,人叫,马叫,长城上下,狼烟,硝烟。谁守?谁攻?谁忠?谁奸。一场厮杀过后,天露残阳,万仞石壁上,只见血迹斑斑…… 如今,你还是山,如今,你不是关。长城上,蓝天飞云,有空中航道。长城下,山谷生风,看公路蜿蜒。 乘坐吉普车,我们来了,没有荷枪,没有执戟,没有握剑,打开我们的行囊,是纸、是笔、是墨,敞开我们的胸怀,是情的长风, 画的流云,诗的涌澜。 看我们挥动铁笔,把中文、英文、 俄文、日文……深刻在这褐色的石壁上。 看我们高扬健臂,将和平、友谊、 团结、大同……广撒在这绿色的峰峦!谁说是“万仞天关”我看见——路满人间!

    大龙门城堡:位于龙门天关明阳山脚下,这里双峰对峙,形势如门被称作“万仞天关”,是古时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城堡东南、东北、西北有拒马河支流小溪河环绕。城堡多以条石、青砖及石渣所垒砌,高约5—8米,宽4米,上筑战台和垛口,周长四华里,辟东西二门,西门原有“镇室威武”门额,现已被毁,东门则嵌有“屏翰都寿”四字匾额,至今仍清晰可辩。城内有衙门、武器库、钟楼、寺庙等建筑,城东设有演武厅和上下较场两处。自辽金时代修城起,便有人烟,现村内有九十户人家,部分清代末期房屋保存尚好,青砖、刻瓦、石柱、山门随处可见,村内千年古槐尚保有三棵,上千斤重条石及石碑散落古村内家户之中。大龙门城堡离京师二百余里,明清各朝都视为军事要隘,尤以明代为甚。据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20年重修“二圣祠记”记载:“石门虽据有危峰绝壁之险,然接宣云去胡落仅数十舍”,意思是说这里虽有一人守隘,万人莫向之险,但距元朝贵族残余势力所处之地较近,驻守此隘,事关京都安全不可忽视,为此,明朝曾多次派要职官员来这里视察关防和督筑城垣,仅万历年间,就有巡抚保定副都御史内江阴世卿,都御史兵部侍郎贾三进两次视察,以后隆庆、万历、崇祯等朝相继更迭,从无中断。在此驻守的把总有刘登洲、张文明、张文学、何继文、李国祯等五十多名,皆为武进士出身,沿袭明制,一直到光绪末年才废止。
    蔡树庵长城:位于金华山北侧,有一道蜿蜒于丛山峻岭之脊的长城,犹如一条银白色的长龙由南向北腾飞而去,这就是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蔡树庵长城,它是我国古代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属明代内长城大家都知道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后将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增筑,创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修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自秦以后,历朝、历代都对其进行过一定规模的修复和增补,而明朝为最,无论是对长城的重视程度,还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上明朝都首屈一指,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多半是明长城的遗迹。特别是明朝又增筑了内长城,使长城在抵御外族入侵,巩固其封建统治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段长城即是明代内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长城由涿鹿马水口延至大龙门经蔡树庵、柏林城、岭南向东进入房山县小龙门,全长45华里,龙门天关境内的长城虽不到数里之遥,但敌楼、烽火台、城堡、炮台等防卫设施一应俱全,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防御系统。历经五六百年之久,长城虽有一定程度的破损,但雄姿不减。

    “二圣祠”遗址:接着大家就来到了“二圣祠”遗址处。“二圣”指天仙碧霞元君和北极真武玄天上帝,是道教所尊奉的神。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在前面以给大家做了介绍,现在就不多说了,至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