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石拐区浓墨重彩描绘全域旅游新画卷
发布时间:2019/4/19 10:38:30  点击数:7155
0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无愧武灵王……”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登临位于石拐区的战国时期赵北长城,写下了《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诗作,这座被他誉为“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在历史时空中镌刻下一个“石拐文化地标”。“塞上煤城”之称的石拐区,同时还是第三纪中后期北方竹子化石群落、汉代石门障、清代五当召、百余年乌金古道的所在地。立足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凭借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态,石拐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近年来,石拐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为基调,按照“生态文旅立区”发展战略,奋力谱写“魅力喜桂图”全域旅游新篇章。地区依托“全区域布局、全要素构建、全产业融合、全景观打造、全社会参与”举措,不断完善全域旅游管理机制、规划政策、公共服务等基础保障,全域旅游成为全区上下的一种共识,以五当召文化旅游区创5A、花舞人间、通用航空、花舞宝格特、喇嘛河生态景观、大青山影视基地、赵北长城为内容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新画卷徐徐铺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逐步成为地区新标识,打造旅游目的地目标正渐行渐近。


以绿为底 绿水青山扑面来

 

  “踏青,一定要来石拐看看,这里天蓝地绿水清,有杜松傲立的森林、有穿越千年的建筑、有蜿蜒曲折的溪流、有五彩斑斓的花海、有一望无垠的青山……”如今,在石拐区,经常会有居民引以为豪地向亲友发出邀请。

 

 

  群众获得感的背后记载着这座城市的由“黑”到“绿”的美丽蝶变。


 

  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意为“有密林的地方”,重现喜桂图景象是石拐人心底的梦。近年来,石拐区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三大产业转型发展各个方面,同部署同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全域旅游等各项工作,地区森林覆盖率上升为33.2%,草原植被覆盖率上升为63%,这座“有密林的城市”已是实至名归。


 

  新曙光等地数十万亩的天然灌木林、后五当沟数万亩的天然杜松林、五当召国家森林公园等地上万亩的天然油松林、绍卜亥等地上万亩的人工油松林、敖包山等地数千亩的天然白桦林、公路沿线几百公里的人工绿植长廊、爬榆树数百亩人工抗旱耐寒花卉,一道道生态风景线呈现。喇嘛河上百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带、市民道德广场等地数百万平方米的城市绿核,一个个人文景观塑造。


 

  绿色成为了城市的底色,一年四季风景各异、多姿多彩。春季,山樱桃、黄刺梅灌木林竞相散枝吐芽、含苞开放,置身其中,一眼无际的花海,顿感心旷神怡。夏季,天然杜松林、油松林郁郁葱葱,凉爽宜人,待雨过天晴之时,常常水雾缭绕,蔚为壮观。秋季,天然白桦林层林尽染,抗旱耐寒花卉试验田五彩缤纷,伴随冉冉升起的太阳,仿佛进入了一个油画般的世界。冬季,降雪后,群山银装素裹,万物银雕玉砌,踏访雪原秘境五当召、体验冰雪项目更是别具特色。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让石拐区这棵日渐茂盛的梧桐树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