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陕西典型样板——以华阴、临潼、石泉为例
发布时间:2019/9/28 10:13:43  点击数:3583
0

按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导则》、《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的要求,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部署,陕西上下紧抓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的历史契机,形成了“省上总抓、市县主战、部门融合”的创建格局,并严格对照标准,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

创建工作成效显著,陕西形成了一些创新示范典型。其中,华阴市、临潼区、石泉县举全县(市、区)之力,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创建工作,形成了稳定的创建领导机构、有效的创建机制,出台了有力的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宜游,全民共管、共建、共享的氛围业已形成,全域旅游创建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抓手,创新示范作用突出。


景城一体,融合发展的“华阴模式”


华山

在系统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中,华阴市坚持以华山为核心,围绕“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以全域旅游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超前理念,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山上山下统一规划布局,推进产城融合、优化公共服务、创新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推动旅游业从单一景区(点)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通过3年的快速发展,一个具有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的大华山旅游目的地雏形初具,形成了景城一体、融合发展的“华阴模式”,为5A级景区带动城市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借鉴。


万亩荷塘

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全域发展原动力。以市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常态化研究创建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对创建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行业协会、市民代表电视问政等构建起社会参与旅游发展的治理体系。

突出政策保障,集成协同发展新优势。出台了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发改、国土、交运、住建等12个部门出台了支持“旅游+”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人才、资金等旅游产业要素高效配置、合理流动,形成了部门协同全力保障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优势。

完善旅游配套,提升旅游服务新境界。以贯通市域旅游景区、构建全域旅游大环线为重点,建设形成了“四纵四横一环线”的城市路网格局。

丰富旅游产品,构建全域景观新体系。持续完善华山景区产业链,华山5A级景区的核心支撑地位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按照“旅游+”的新模式,大力发展研学游、康体养生游、体育游等多种融合业态。    强化综合监管,营造优质旅游新秩序。发挥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机构联动作用,通过重点抽查、联合检查、拉网排查、企业自查的方式,对旅游市场实行全方位、高密度的安全监督检查。华阴市全国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性。


华阴景城一体


着力生态保护,打造旅游核心竞争力。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工程。华阴市“五城同创”等在旅游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坚持高端营销,增强旅游品牌影响力。开展旅游区域协作、联合营销。实施“互联网+”,深化“三微一端”网络宣传,搭建了旅游数据中心平台,不断提升“山水圣地,魅力华阴”品牌影响力。


产城融合、文旅结合发展的“临潼示范”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

临潼区是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