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司文化景区的资源特色和旅游开发——以湖北恩施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1/3/22 18:08:13  点击数:4182
0

试论土司文化景区的资源特色和旅游开发

——以湖北恩施州为例

黄凯元(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论文概要:

本文以湖北恩施州为例,对土司文化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旅游开发条件进行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出工作建议。

一、恩施州土司文化景区基本情况

(一)土司制度及其变迁

土司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存在的一种边疆官职,是独立拥有衙门和自署职官系统的土官,在历史上多是被中央王朝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头目并可以世袭。

土司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土人在其势力范围内独立建造的并被封建王朝或国家法律所认可的土衙署,二是“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

土司制度源起于唐朝“羁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发端于两宋时期,形成于元,繁荣于明,衰落于清,在1958年新中国民主改革完成时完全废止,前后历时800余年。不同于羁縻制度松散的主从关系,土司制度在官职升迁(政治)、赋税(经济)、征调(政治、军事)方面有了严格的规定,是一种中央最高统治阶层与地方统治阶层之间既斗争又联合的妥协,深层意义在于通过同化和分化削弱地方统治阶层的势力以促进中央集权,也被看成是压迫少数民族的一项制度。土司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职司分离”和“职司合一”两个阶段,即官职(工作职称)和官府(工作场所)由分离到合并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土司的实力和势力得以增强,土司制度得以发展。

(二)土司文化主要内容和特色

恩施州土司文化的内容可以理解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形态的土司文化(如建筑)、制度形态的土司文化(如法令)、精神形态的土司文化(如价值观念、家法家规)、以及民俗文化,其特点有传统性、民族性、家族性、地域性。

(三)土司文化的价值分析

1、旅游价值:土司文化遗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对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有利于树立地方形象、形成旅游特色,吸引大量旅游观光者和投资开发者,拉动地方经济。

2、教育价值:土司文化中的守土情节对于宣扬爱国主义和建设家乡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家族文化中的“孝”文化也是积极的。

3、政治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认同。土司制度的研究给予了我们对于权利和义务的紧密联系、净化社会秩序两个方面的认识。

(四)主要土司文化景区概况

1、鹤峰县屏山景区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屏山,距鹤峰县城东约10公里,核心区距县城仅3公里,又名平山,因山顶平旷、山侧屏立而得名。历代土司王把爵府均建于屏山,5代8任土司主在120多年里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遗物和丰富的文化,因此存有许多土司爵府遗址,迄今存有爵府、老街、万全洞等遗址50余处。2006年,容美土司遗址被国务院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容美土司城遗址考古工作在屏山启动,出土建筑遗存丰富完整。屏山地形地貌奇特,整体呈狭长弧形地势,山体形态变化多样,四周峭壁耸立,溪流环绕,峰峦与河谷底部的高差均在1000米以上,形成罕见的峡谷和地缝风光。此外,屏山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包括吊脚楼、土家摆手舞、哭嫁歌、 “咂酒”、“甩碗酒”、“四道茶”等。

2、恩施市土司城景区

恩施土司城,距州府恩施市中心1.5公里,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 是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也是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土司城内目前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廪君祠、校场、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城墙、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3、咸丰县唐崖土司城景区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司村,面临唐崖河,背靠玄武山,距县城30公里,是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遗址,至今街道墙垣仍清晰可辨,部分建筑尚保存完好,是湘、鄂、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唐崖土司城遗址。司城内外,遍布人文景观,最主要的有石人、石马、石牌坊等大型石雕,土王墓葬及古墓葬群、夫妻杉、妃子泉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