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江西渣滓洞
名称:“云蒸霞蔚”民房(重禁闭室)
年代:清代
建筑面积:170.95㎡
风格:中式赣派
地址:江西省泰和县马市镇仙桥村松山村小组
2019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和县马家洲集中营旧址群位于吉安市泰和县马市镇仙桥村松山村小组,主体由一座王氏宗祠和一排三栋的“云蒸霞蔚”民房、“受天之佑”民房、“奎壁联辉”民房,以及18间其他民房和“先烈古樟”组成;四周建有两层围墙,外层是三米多高的砖墙,内层筑有厚厚的尖竹篱笆,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重禁闭室所在的“云蒸霞蔚”民房位于三栋最西边,专门用来关押重要“犯人”。前厅后堂,两进院落,正门门额书“云蒸霞蔚”,两侧外墙上写有“唤醒大家洗心革面,改造自新回头是岸”标语。
集中营内景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1939年3月南昌沦陷后,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和省政府迁移至泰和县。时任省主席熊式辉在泰和主持成立“江西省特种工作委员会”,下设“江西省特种工作办事处”(简称特办处),全省各专区都设有特办处督导员,形成一张自上而下的严密特务网,专门从事秘密反共活动。
1940年5月,江西国民党当局在赣州、泰和、吉安秘密逮捕了从事抗日宣传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70多人,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左倾文化人案”。中共叛徒、国民党中统局专员冯琦以特办处名义,在泰和县西南13公里处的马家洲乡松山村,利用一栋祠堂和三栋民房修建了马家洲集中营,用于关押政治犯。为掩人耳目,公开名称“江西省青年留训所”,囚犯被称作“留训人”,行文用“江力行”代号,通信专用“泰和马家洲邮电局第6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