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色旅游

【庆祝建党101周年】“博物馆里看雄关”之细数满载记忆的老物件,感受雄关人民无畏奋斗史
发布时间:2022/6/30 19:27:21  点击数:1270   
0
播放 停止


城市博物馆浓缩了嘉峪关市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从展柜中20世纪50年代的地质罗盘、1958年的八寸扳手、20世纪60年代的矿山安全帽、厚厚的蓝色涤卡布棉衣棉裤,我们看到了矿山职工早年创业的艰辛。今天,当面对老一辈建设者们曾经使用过的藤条暖壶、军用水壶、粮票、布票、棉花票,那些饱含着艰辛与汗水的岁月瞬间展现在我们眼前……

1955年9月中旬,在地质罗盘的指引下,西北地质局645队副队长严济南带领地质小组,根据藏族同胞柴昂阿莱什登的提示,翻越雪山、冰河,爬上悬崖峭壁,终于发现了铁矿,这是镜铁山矿床的最早发现。同年10月23日,645队秦士伟地质小组根据藏族驮工郎生寿、黄学诚提供的线索,在讨赖河畔发现了桦树沟铁矿。镜铁山铁矿的重大发现结束了西北无钢铁的历史,为酒钢与嘉峪关市的建立吹响了号角。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述中,每一位游客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嘉峪关因关得名、因企设市”。这句话揭示了嘉峪关市因为企业(酒泉钢铁公司)而设市的由来。因为地质队在西北发现铁矿,1958年1月,冶金部经实地考察,将厂址选定在酒泉县城以西20多公里、嘉峪关以东6公里之间的戈壁滩上。同年2月,冶金部决定将建设酒钢的任务交给鞍山冶金建筑总公司承担。1958年8月1日,酒泉钢铁公司宣布成立。

酒钢的初期建设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恶劣的自然条件、匮乏的生产生活物资、紧张的工作计划、复杂的系统工程,当时建设者们的艰苦生活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城市博物馆里复原的“地窝子”“干打垒”是老一辈建设者们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这些饱含着艰辛与汗水的岁月场景,形象地展示了嘉峪关的过去,也是这座戈壁城市最深刻的记忆。



酒钢的建设是建立在甘肃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力支援基础上的。鞍钢、北京二建、北京内燃机厂、首钢、哈尔滨热电厂、昂昂溪电机修造厂等企业以及“02”部队,甘肃天水、庆阳、酒泉、定西、临夏、张掖等地的工人参加了酒钢早期建设。这些建设者们与他们的后代成为今天嘉峪关市民的主体,使得嘉峪关成为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在酒钢的建设过程中,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不仅要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还经历了三年大跃进、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设计规模多次变更,几经下马停建、缓建,以及重新上马恢复建设,发展历程曲折而又艰难。尽管如此,老一辈建设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取得了丰硕的生产成果,1970年出铁,1985年出钢,1988年开始生产轧材……



端详展厅中“1970年10月1日酒钢生产的第一批铁锭”,细数“城市记忆”展厅的一帧帧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雄关人民不畏艰难的奋斗史深深触动每一位观者。静置在展柜中的1965年秦忠茂东北工学院毕业证书,1965年王丽娟本溪钢铁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