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6月是中、高考季
扬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
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在扬州
有不少与考试相关的建筑和街巷
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扬州的小巷
不仅在于她的古朴、清幽
更主要的是一条条小巷
与科举有关的街巷有三条
分别是状元巷、探花巷和三元巷
状元巷
扬州的状元巷是渡江路的一条支巷,在渡江路83号与81号之间,巷道的入口处悬挂着“状元巷”的地名牌,整个巷道像迷宫一样曲折。这条巷道因嘉庆十四年(1809) 状元洪莹居住在此而得名。
洪莹(1780-1840),字宾华,号铃庵,父亲洪恒裕原籍安徽歙县洪村,在扬州经营盐业。洪莹曾就读于扬州的梅花书院,师从有名的学者孙星衍,嘉庆七年(1802),与孙星衍校刊《元和姓纂》十卷。嘉庆十四年特设恩科取士,洪莹一举夺魁。洪莹在巷中哪一处住房居住,目前难以确认,但他就读的梅花书院,如今却依然可见。
探花巷
在扬州老城区,不仅有以状元命名的街巷,还有一条探花巷。地名牌上记载:探花巷西起国庆路,东至沙锅井巷,清康熙丁丑年(1697)武探花胡琨(扬州人)曾寓居此巷。
三元巷
扬州还有一条三元巷,后来扩建改名“三元路”,如今这段道路成为扬州文昌路的一小段。这条巷子因何而得名?明嘉靖四年(1525),扬州知府易瓒为昌明圣学、宏开文运,将原文津坊改称状元坊,纪念宋代三位扬州籍状元,并镌刻其官讳于碑额上。他们分别是:吕溱,字济叔,仁宗时状元,曾为龙图阁直学士,兼开封府尹,才识过人,不阿权贵,辩讼立断,民间以之与包拯齐名,称为吕龙图;王昴,少以文学知名,宋徽宗时状元,秘书少监,将御府书籍分经、史、子、集四类,委官校对,据以印行;李易,字顺之,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在扬州钦点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