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文化

“何以高邮”,古城水乡这样回答
发布时间:2024/6/26 11:52:28  点击数:245   
0
播放 停止



公元前223年,秦王朝为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置邮而传命”“筑高台置邮亭”,从此古运河之滨诞生了一个新地名——高邮。



何以高邮?近年来,小城在回溯历史文脉、把准发展方向时提出这一追问。近日,记者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文学之乡”高邮,探访城南、城中、城北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看老街重生、古迹涅槃、文脉彰显,探寻“何以高邮”的答案。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邮”命名的城市,高邮的邮驿漕运文化特色突出,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盂城驿——这座京杭大运河沿线仅存的邮驿遗存,见证了中国邮驿制度的兴废。步入高邮城南历史文化街区,清晰标识的运粮巷、盐塘巷等地名,折射了这里作为昔日盐粮物资中转集散点的历史荣光;翠柳拂堤、一汪碧绿的马饮塘畔,4只上马石墩至迟为秦汉时期遗存;柳荫禅林相传和蒲松龄有关,他在高邮担任知州幕宾并监管盂城驿驿务期间,写下《高邮驿站》呈文及多部高邮诗篇。



盂城驿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原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鼎盛时拥有驿马130匹、驿船18条、马夫水夫200人,成为今人了解古代邮驿制度的窗口——从先秦“良马固车,五十里而一置”,到明清“传命而达四方之政”“虽殊方绝域不可无”,邮驿作为封建王朝“血脉”的重要性展露无遗。

何以高邮?表面是追问,实则是自信。“用4个字来概括高邮文脉,就是‘古’‘文’‘邮’‘水’。”高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邮市社科联主席周荣池说,“‘邮’‘水’自然是邮驿和运河,‘古’指高邮历史悠久,拥有7000年文化史、5500年稻作史、2100多年建城史。高邮自古与‘文’结缘,北宋婉约派词宗秦观、诗人孙觉,明代南曲之冠王磐,清代训诂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还有当代著名古生物学家孙云铸、著名作家汪曾祺……用宋代诗人曾几的诗来形容高邮,那就是‘忆昔坡仙(苏东坡)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



高邮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何以高邮”到“成为高邮”,关键在于盘点和保护“文化家产”,提升文脉“显示度”,将其转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