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项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扬州市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获得投资补助。
漫步于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老井、砖雕门楼、古树随处可见,古宅遗迹俯拾皆是,众多保存完好的盐商宅第和会馆伫立在小道两旁,是扬州最典型的盐商文化历史街区,堪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具的旺地。
整个片区古城风貌最早生成于隋唐时期,因扬州运河水系便利、漕运盐运发达,逐步发展鼎盛于清朝年间,后随着盐业水运衰落,慢慢没落于清末民初。由于鼎盛时期,盐商、官宦多在此修建别业,使得片区内园林、古宅众多,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即何园、小盘谷、贾氏盐商住宅;省级文保单位3处,即岭南会馆、廖氏盐商住宅、周氏盐商住宅;市级文保单位26处,即四岸公所、平园、棣园等。
今天,我们将走进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这里藏着哪些瑰宝?投资补助将用在哪些方面?又会实施哪些保护更新项目呢?跟着小编来看一看吧~
徐凝门街
徐凝门街是一条南北向街道,北至广陵路,南至南通西路,这里曾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徐凝门街是因为徐凝门而得名,徐凝门原名徐宁门,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为了纪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唐大诗人徐凝而改名。“徐凝一生游历过很多地方,他曾在扬州逗留游玩过一阵子。”扬州一文史专家说,相传历史上徐凝门即是为了纪念他与他赞美扬州的诗词。
徐凝门街66号就是“晚清第一园”何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六次来扬州,就住在这里学画。园中的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的叠山作品,堪称人间孤本。
丁家湾
丁家湾是一条“丁”字形街巷,东到蒋家桥,西至苏唱街,南接居士巷。
丁家湾118号,在“丁”字的横与竖相交处,就是著名的四岸公所。是清代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