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湖南人。道光二年(1822)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魏源编著了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海国图志》,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本书就是魏源晚年在扬州絜园(新仓巷37号)完成的。对于自己所住的絜园,他写道:“予家有园林,在扬州仓巷,亭台楼阁,称一时之盛。”
不过,在历史长河中,因园主几经变迁,眼下絜园除了朝东的园门仍保留之外,其他早已不复存在。但每每走过新仓巷37号,总要为这里诞生了《海国图志》而感到骄傲。
据相关资料记载,在絜园内发生了不少与魏源有关的故事。比如,魏源与好友龚自珍在“秋实轩”畅谈高兴之际,不拘小节的龚自珍“跳踞案头,舞蹈甚乐”,竟然将靴子踢到了帐子顶上。民国《江都县续志》卷十三“名迹考”中,详细记录了这段文人佳话。
老街旧巷是连接古今的媒介
历经岁月的沉淀
收藏着一座城市的独家记忆
在扬州这座千年巷城
一条条曲径通幽的巷陌
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
既保存着历史的厚重感
也有朴实的烟火气
可谓融古汇今
本期带您走进的
就是絜园所在的新仓巷
{新仓巷}
新仓巷西起引市街中段,东分别与南首居士巷、北侧丁家湾相通。其东宽西窄,全长近300米。附近有旗杆巷、厨子巷、金鱼巷、苏唱街等古街巷。
所谓“新仓巷”,因旧时以小秦淮河为界,其东为新城,“仓巷”在小秦淮河的东边,又因清代在此设有盐储仓,故称新城仓巷,又叫“新仓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