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文化

雏形初现!石涛故居长啥样?
发布时间:2024/8/4 10:04:28  点击数:251   
0
播放 停止

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工程备受社会关注,目前进展如何?记者看到,在大东门桥附近,清代画家石涛扬州故居大涤草堂工程经过施工人员的奋战,建筑主体雏形初现,假山堆叠成形,用不了多久,大涤草堂将在小秦淮河畔亮丽呈现。



草堂雏形初现

根据史料考证,著名画家石涛曾经在小秦淮河边的大涤草堂内生活创作。今年我市将大涤草堂建设项目列入了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工程计划,该项目位于大东门桥东南角,北起彩衣街,西临小秦淮河,东至南讲经墩,总建筑面积约为357.42㎡,用地面积为694㎡,主要建筑包括大涤草堂、道济山房、前厅、卫生间、大本堂、青莲阁、耕心堂等。

记者昨在施工现场看到,在大东门桥东南区域,原先这里的破旧房屋已经拆除,彩衣街南侧围起了施工围挡,工人们在围挡内冒着高温施工,一幢飞檐翘角、带有古韵的二层小楼已经雏形展现。在小楼南侧,一排青砖小瓦、具有扬州传统建筑风格的房屋已经基本建成,一些建筑之间连接的廊道也基本成形。在整个施工区域东部,施工人员已经用黄山石叠起了一座假山,假山下建有水池,同时有廊道与假山相连,未来这里将成为大涤草堂内的一个山水景观。



因地制宜打造五景

未来大涤草堂内有哪些景观?记者在大涤草堂效果图上看到,虽然这一项目占地面积不大,但规划建设却十分精巧,因地制宜并充分利用了空间。整个建筑群青砖小瓦、八字顶,延续了扬州传统建筑风貌,庭院中还设计了楼台亭阁、回道长廊,点缀了假山水池,并栽上绿树鲜花,让整个建筑群具有了扬州园林的风韵。

据了解,大涤草堂根据文献记载和石涛画意,拟创设五景,具体为“涤堂问水”“青莲阁下”“禅茶道济”“椿堂耕心”“胜山一麓”。大涤草堂在规划建设时,还注重生态保护,原先老建筑里的部分树木和小秦淮河边的树木都进行了保留,而庭院中的绿化树木,则以梧桐、海棠、松树、椿树等树木为主。



曾经爆红网络

说起大涤草堂,背后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石涛颠沛一生,而他在扬州的唯一定居之所就是大涤草堂。石涛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56岁时居住大涤草堂,直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65岁去世,前后十年。



在石涛居住在大涤草堂的10年里,也是他绘画艺术达到炉火纯青、作品最多的阶段,有学者估计其作品有数百幅,如《芜城》《竹西之图》《西园》《茱萸湾里打西风》《淮扬洁秋图》《扬子桥边》《平山折柳图》《邵伯》等。

2020年12月初,在中国嘉德2020秋季拍卖会上,傅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