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学旅游

少年眼中的扬州国家级非遗,一起来看一看~
发布时间:2024/8/25 15:51:06  点击数:157   
0
播放 停止

截至目前,扬州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4项、国家级非遗20项、省级非遗110项、市级非遗303项。非遗种类之丰富、数量之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城市中居于前列。

少年眼中的扬州国家级非遗(上)

一起来看一看



0

1

古琴艺术(广陵琴派)

广陵派古琴艺术是扬州文化的杰出代表,反映出扬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广陵琴派演奏中“重而不虚,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驰,若吟若揉,圆而无碍,以绰以注,断而复联”,具有“音随意走、意与妙和”的艺术风格。其代表曲目有《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樵歌》《佩兰》《墨子悲丝》《山居吟》《渔樵问答》等。

0

2

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邵伯锣鼓小牌子起源于明,形成于清,是苏中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形式。它将丝竹乐与打击乐密集交替演奏,是多支曲牌连缀而成的套头曲。

0

3

高邮民歌

高邮民歌源于七千年龙虬庄,最早见诸古代“驱傩”的鲜花调。它的俚语化唱词,里下河情味,随心自然地成为了民俗文化的精美容器,使民俗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抒情诗。

04

扬剧

扬州自古即为音乐之乡。早在1500年前,南朝鲍照在他著名的《芜城赋》里就有过“廛闬扑地,歌吹沸天”的描绘。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扬州不仅成为东南经济重镇,还是全国文化中心,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称为“花部勃兴”的空前盛况,就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扬州。

05

木偶戏(杖头木偶戏)

扬州木偶戏“兴于唐、行于宋、盛于明清”,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扬州杖头木偶“不是真人,胜似真人”,“能人之所能,亦能人之所不能”,因而在中国乃至国际偶坛独树一帜。

06

扬州评话

扬州东界泰州、西连南京、南望镇江、北接淮盐;长江流经南部、运河纵贯全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正是这样一方水土,孕育和形成了繁荣的文化,包括像扬州评话这样的独特文化艺术形式,为今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07

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属坐唱类曲艺。演唱时不化妆,完全以唱曲传达曲目的主题思想。曲词通俗、曲调流畅。尊重传统、保守求稳,是扬州清曲传承积淀的审美取向。扬州清曲的曲牌丰富,迄今统计有140多种,有宫调、商调、徵调、羽调等调式。

08

扬州弹词

扬州弹词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上海及苏北等地区。其名称,除了弦词,还有小书、对白、弹词诸名。扬州弹词在表演方面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成四个字——“表”“肖”“巧”“袅”。晚清民初扬州弹词曾有周氏、孔氏、张氏三个流派,现在唯有张氏弹词有传人。

09

剪纸(扬州剪纸)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求变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以其“秀丽、灵动、柔美、典雅”的艺术风格而成为南方剪纸的杰出代表。

10

苏绣(扬州刺绣)

扬州刺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刺绣素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平整光洁、表现力强而著称,形成了格调高雅、浓淡相宜,活而不乱、飘逸传神的风格。

END

来源:非遗扬州

编辑:张婷婷

校对:刘巧

初审:李星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